花了一个月时间看完《熵增定律》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这本书需要从头看到尾完整阅读,有些章节会比较烧脑,需要有代入感去阅读。
熵,代表一种无序程度,熵增表示熵不断的增加,而熵增定律本身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它意味着一切都在从秩序走向混乱,熵增定位则被认为是一个很负面的定律,哈哈。因为熵增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那么整个系统就会退化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一团物质。
作者用“熵增定律”来解释与我们工作、生活、家庭、教育等等相关的个人、团队、企业、组织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认为,对于我们个人成长而言,如果我们自身不具备自驱力,那么又没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往往就会选择躺平。说白了,也就是某种因素对我们自身“做功”,驱动我们的行为、意愿,个人也将萎靡不振。同样的道理,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团队也是如此,如何打造嗷嗷叫的团队,那就需要外部“做功”,“做功”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熵减”。
《熵增定律》这本书,其实仅仅只有第一章不到30页的内容在讲述熵增,后面的十一个章节,200多页的内容都在介绍——如何熵减?其中通过介绍成长型思维、损失厌恶原理、从众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心流、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德西效应、霍桑效应、帕累托定律、复利效应这几个熵减法则,并提供了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可以立即行动,从而实现熵减,让自己充满活力、让企业充满生机。
- 成长型思维——如何打开思维,让自己具成长型思维,只有具备了成长型思维,外部“做功”才会有效,否则再强的外力都是无效的。
- 损失厌恶原理——相比成功,往往我们更害怕失败。所以可以借助这个原理来辅助我们强化做功的动机。比如,很多在朋友圈发一条消息,XX月减肥多少斤;又比如朋友圈坚持打卡,只是为了领取一个小礼品,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了该原理。
- 从众效应——对个人而言,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找对应的组织;对企业而言,想要员工的表现如何,就要打造相应的企业文化;甚至在营销方面,也可以利用人们的从众效应,去刺激客户消费。
- 路径依赖效应——如何打破路径依赖?找到新目标、尝试最小闭环、持续做功。这一点,对于一家企业,如果要找第二增长曲线,往往就是在打破路径依赖,通过设定新目标、小范围验证、加大投入,成长为新曲线。
- 心流——什么是心流?就是你是否有过在某种体验或行为下,感觉“时光飞逝、不觉他物、自动运转、感到愉悦”,比如,你是否有过长时间玩游戏?哈哈,当然这是不健康的。总之,就是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感觉有一股洪流在推动自己,全身是劲,并且很享受。如果你工作、创业,你的团队处于这种状态,想不成功都很难。这一条说了这么多,就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享受当下,事成人爽。
- 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有点唯心主义,主要强调一种内部、外部的心理暗示,来对自己或对别人做功。比如,小孩被表扬得多的地方,往往会越来越有信心,做得越拉越好;在团队管理上也是如此,给予信心,当然也有被用偏的,则成了PUA/CPU,哈哈!另外,其中有个提到,通过调整自己的某些口头禅或者某些经常说的话,说多了也是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和鼓励。
- 马蝇效应——类似鲢鱼效应,强化竞争,换句今天更好理解的,就是“卷起来”。
- 德西效应——当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并存的情况下,往往并不会强化动机,甚至还会弱化动机。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员工更关注个人成长的时候,有非常强烈的内部动机,这时候我们在他完成某项工作后,额外给予奖励,增加了外部动机,一旦下次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后,不发奖励,反而会削弱他的内部动机,他会觉得奖励是该得,这种情况在晋升加薪等等职场下都会存在。
- 霍桑效应——当人们意向到自己在“被关注”、“被观察”、“被看见”的情况下,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团队中,凡是被领导经常关注到的,其实就是对下属的一种激励和案例,会强化他的工作积极性。
- 帕累托定律——也称为“二八原则”,我们找出那“20%”最重要的事,投入“80%”的大部分精力,这也是抓大放小、以小博大的一种态度。
- 复利效应——如果帕累托定律教会了我们如何高效的做功,那么复利效应则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长期主义者,持续做功!
最后,这本书里还有公式:B=MAT,B是behavior,M是motivatin,A是ability,T是trigger,也就是:
行动=动机X能力X触发
要触发行为的产生或改变,需要通过内部动机、自身能力、外部触发因素来启动,缺一不可。这个万能公式可以套用在上面的熵减法则。
#个人成长 #底层逻辑 #熵减 #熵增 #读书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