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何以强》的作者——陈文胜,是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著有多本热门的三农书籍,包括《中国乡村何以兴》、《大国小村》、《论中国乡村变迁》、《论道大国三农》、《乡镇视角下的三农》……等等。
《中国农业何以强》这本书主要是围绕中国农业产业如何振兴来解读和剖析,但它又不是单纯的介绍农业产业,而是将农业与农村、农民相结合,将农业与民生、市场相结合,将农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相结合,全方面、多维度的介绍中国农业的特点和振兴之道。这本书看完以后还有两点感受——其一是书中的一些表述还是比较直接敢讲的,尤其是针对一些政策或官方的建议,所以这本书得以出版和传播,我想这是一种进步;其二是内容比较朴实、好理解,就如同这本书封面的那一句话“一本让外行人看得懂、内行人有共鸣的三农读物”。
整本书的内容都非常详实,但同一本书籍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对我而言,这本书对我们启发最大的是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内容,以下是阅读完摘录的部分内容要点:
- 中国用只占世界5%的淡水资源和9%的可耕地,要养活接近20%的世界人口,所以农业对于国家而言,它的功能不能只用产业去看待,它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具有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多重功能。
-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最核心的问题是吃饭,任何时候,吃饭问题永远是比财富更重要的问题。
- 中国是个大国小农,因为城镇化率达到70%,仍还有30%的农业人口,如果维持现有人口规模,30%就是4亿多人,按照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人均4亩多地。
- 农业供给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是现代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
- 中国从根本上告别了食品短缺时代,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农产品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主要矛盾由数量转变为质量要求、由总量不足转变为阶段性供不应求和供给过剩并存所呈现出的结构性矛盾。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农业发展理念的问题,迫切需要实现从数量保障农产品供给到品种和数量保障的转型,由农业生产的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的转型,由政府的行政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
- 尽管政府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的政策,但是有意愿种田的农民却在减少。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种田了?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在关注粮食安全,农民在关注种粮收益。
- 为什么工业和城市如此繁荣?是因为农业和乡村的资源可以全面进城;为什么农业如此弱势,乡村如此发展滞后?是因为工业和城市的资源要素被阻碍难以下乡。
- 推进农业发展效率变革,一是要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二是要加快形成农业社会服务规模化的体系,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规模和信息化水平,弥补耕地规模的先天性局限,促进小农户装备现代化和经营集约化,从而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
- 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制度,农业经营尽管存在规模大小的不同,但基本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
- 随着农业税的全部取消,终结了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政府需要应对的有效办法是社会保障,而非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承担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责任和粮食安全的国家责任。
- 南方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的三大难题——鲜活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与全年均衡消费的难题、农产品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人地矛盾与耕地抛荒并存的农业农村空心化困境。
#《中国农业何以强》 #三农 #读书笔记 #陈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