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 赵广笔记

赵广笔记

ZGNOTE.COM - 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前几天出差途中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大众心理学畅销书。

这本书有一段书评——“推荐给所有父母,从心理学出发,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更好的相处。”,正好我一直想看看育儿方面的书籍,果断入手。

看完这本书之后,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它不仅仅适合育儿的父母,可以说适合我们所有人。通过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以及理解与我们有交集的他人,从而提高自己的情商和共情力,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更加理性、稳妥的对待人与事。

在今天这个大环境下,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了解一下心理学非常有意义,也算是“治未病”,因为焦虑、抑郁并非是身体机能问题,不能依靠传统的医疗手段去治愈,“心病还需心药医”。

以下是我的读完这本书的心得笔记,挑重点记录下来:

一些疑问:

  • 为什么随着人的成长,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会越来越大?
  • 面对同样的情况,为什么不同人的表现差异很大?乐观、悲观、偏激、懦弱……
  • 为什么在心理学里,总会提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

基本逻辑:

  • 每个人出生后都具备相同的几个基本情感——快乐、愤怒、悲伤、恐惧,它就如同色谱的三原色——红、黄、蓝。
  • 但随着人们的成长,就会与这个世界持续产生交互,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就塑造了当下每一位独特的自己。因此,每个人的快乐、愤怒、悲伤、恐惧这几个基本情感的组合表达方式和强弱程度,也都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如同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它的比例不同,就可以调配出任何颜色。

原生家庭:

  • “3岁看到老”
  •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类似的俗话很多,都说明童年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连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是需要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为了在“原生家庭”的氛围中生存下来,就需要找到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并适应下来的最佳方式,比如:父母通常都会要求比较严格,小孩的表现,要么是哭闹反抗、要么是言听计从,最终选择哪种方式,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总之,无论是严管、放任、迁就、溺爱,也无论是富有、贫穷,孩子在这个原生家庭中,总会找到互相适应、对自己最有利的平衡方式。而这些在幼年、童年,原生家庭所适应的相处方式,会形成应激反应,或者称之为看待这个世界的“肌肉记忆”,从而投射到他成年后的工作生活之中

试想,我们职场里的第一份工作、人生的第一段感情,是不是都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对职场、择偶的判断?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原生家庭,因此原生家庭的氛围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从而塑造了我们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当然,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童年,求学、职场、家庭……我们每个人的所有经历,都在持续打磨和塑造当下的我们。我倒是觉得,无论是童年对我们一生的影响、第一份工作对我们工作思维的影响……类似的种种“第一次”,都是“经验主义”的一种体现而已,只是我们自己不自知而已。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了解自己,要让自己活得更通透,就需要和过去的不快言和,不要用过去的应激反应投射当下,更应该珍惜当下,保持热爱,面向未来;同时,我们也需要理解他人,不要妄议他人,毕竟你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

#

发布评论引用.

1 评论

  1. 只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很多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孩子去沟通与交流。

评论

标注 * 的为必填项。